何镜堂:中国建筑要建立文化自信 何镜堂,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
马岩松:建筑就是要天马行 马岩松获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8年他的建成作品红螺会所被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入选2007年度设计奖并被ICON杂志提名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20名设计师之一。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起国内外建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浮游之岛”。 2006年,马岩松凭借加拿大多伦多梦露大厦的设计一举成名,成为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这件事让更多非业内的中国人开始谈论建筑。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第一人 王澍生于1963年11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5年王澍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王澍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2012年2月27日,王澍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
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大师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学,1977年从AA Diploma毕业,获得建筑联盟学院本科学位。国际建筑界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素有“女魔头”之称。扎哈的设计惊世骇俗、突兀大胆、超越时代。她被公认为是最独一无二的建筑天才,其创意天马行空,空前绝后。她的设计不仅仅开创了一种风格,形成了一个流派,更影响甚至颠覆了当代设计美学。
崔愷:颜色彰显特色 崔恺,男,1957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崔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崔恺的专家设计工作室无疑带有更多的“名人”色彩。而这个工作室今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崔恺本人的个人魅力。在谈到成立工作室之后的最大感受时,崔恺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反而透露出一种轻松——“终于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隈研吾:建筑是人和世界沟通中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 “现在那些最时髦的高楼建筑,都是难以朽坏的钢筋水泥造成的,而我们只能在它们的阴影下庸庸碌碌地活着。”隈研吾说。他把自己的建筑称作“负建筑”,还以此为题出过一本书,现在已经被认为是每个对日本建筑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目。“建筑不可能被完全地封闭,这是我设计作品的前提。
坂茂:设计不纯是商业行为 日本建筑师坂茂( Shigeru Ban ),是当今国际最受瞩目的中生代建筑师之一,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纸建筑”。其创作遍布全世界,最为人熟悉的诸如东京的三宅一生住宅、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纽约“游牧博物馆”、法国庞皮度中心新馆设计等。坂茂获得了第40届托马斯·杰弗逊建筑奖章。该奖项委员会主席凯伦评价说,在对建筑的美学追求与人类的关怀之间,坂茂找到了平衡点。对于建筑材料、环保以及为何类阶层设计住宅,坂茂对于平衡的把握甚有心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共8条记录 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