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COMPANY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热点专题

城市,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日期:2017-2-14 15:17:1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如是说。时光转瞬,2010年,这句名言成为了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的主题。

城市、人、生活,三者微妙的关系让我们不禁思考:“身处城市”就等同于“生活更好”吗?在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创新城市规划、前卫建筑设计的同时,水泥森林、复杂交通、奇异地标,城市在变得时尚的同时,有时却让人感到些许压抑与不适。随着生态环境失衡、气候逐年变暖、雾霾日益加剧,人们不禁要问:是城市病了,还是我们自己病了?未来,人类将把城市变成什么模样?又该是什么模样?

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试图从都市雾霾、城市规划、地标与文化三个维度切入,思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找到其解决办法,描摹出一幅未来城市应有的模样。


城市,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滚滚大轮向前开,中国正快跑进入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随着城市的“环”越圈越大,以汽车为核心的环路建设,和以超大尺度的封闭小区为主的人居环境,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广泛复制。城市,在扩张与发展的同时,其系统运行重负难堪。

交通道路规划、设施发展,以车行为主体,出现了诸如交通堵塞、长距离通勤、空气污染和内城衰退等现象。城市不断蔓延,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人工环境不断侵入自然,人居环境日益恶劣,城市文化朝着不明晰的方向渐行渐远……


“建筑文化的缺失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匮乏,以及将文化与技术片面孤立的狭隘观念,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在11月21日上海举行的“绿色天际线·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说,建筑文化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标。


现代城市交通:从TFDTOD


“任何大城市都会面临交通拥堵问题,大城市最初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路不够修路,岔口堵就修立交桥’,但是路修得再快,没有汽车增长快。”在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

在过去,城市规划是TFD(Transit Focus Development)模式,交通跟随城市发展,哪里人多,哪里修车站、地铁缓解。

今年10月,比亚迪公司推出跨座式单轨列车“云轨”,用以缓解交通拥堵,减轻城市污染。“云轨”的发明,转变了TFD模式。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云轨”事实上是符合TOD理论的开发模式。在《TOD在中国》一书中介绍,所谓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引导开发的原则,将公共交通线路、站点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互相照应,地铁站周边土地混合使用,让就业、居住、购物、上学、就医等没施彼此靠近,减少交通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TOD)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新思路,许多国家开始尝试使用TOD策略作为规划模式。

同时,今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这一建议对于快速疏导交通、保持城市密度的合理性、促进城市肌理的连通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宽马路、大路网” 到“窄马路、密路网”,从“汽车导向”到“公交导向”,从“TFD模式”到“TOD模式”,未来城市需要实现这些转变,让城市生活“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压力和停车压力。


生态:多维度生态系统构筑立体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现代发展主题。

1121日,在“绿色天际线·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先生提出了两个大胆的构想——构建天空城市和实现太阳能热气流发电。他认为“向天借地比向地要空间比摊大饼更好,大中城市一定要建高层建筑,但一定要突破高层建筑的瓶颈,用造桥的办法搞建筑,小交叉出大成果;要造人造地坪,搞平台绿化;要在高空实现对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这一设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城市和能源利用的思路。

事实上,这一想象,与法国垂直绿化项目“米兰垂直森林”外形非常相似。“垂直森林”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直到Stefano Boeri把它变为现实。树木与楼体合二为一,包括中水循环。


森林城市是碧桂园在马来西亚打造的一座国际产能合作新城,被誉为“未来城市榜样”。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接受专访时说,森林城市使用垂直绿化,建筑外墙长满植物,目之所及都是绿色环绕;建造立体交通,地面都是公园,地下为高速路和停车双重空间,实现人车分流,地上轨道交通,连通整座城市。”这也是另一种多维度生态系统构筑立体城市的尝试。


水资源:“海绵城市”助力实现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解决大城市病的另外一个举措就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又被称为“水泡不坏的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对这一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建设理念、资金、试点选择、技术指导等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国家公布了镇江、嘉兴、池州、南宁等16个试点城市,而2016年又增加公布了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

新加坡一直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新加坡CPG集团战略发展署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李春梅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进行雨水管理之前,应从顶层角度,综合体系化的看待‘人--城’的关系。”

因此,未来城市要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据碧桂园集团总设计师黄宇奘介绍,森林城市的规划设计,会通过自然积存来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来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来减少污染,通过设置雨洪公园、滨水绿带、生态岸线来改善水质,这一系列的举措是希望人类与自然水生态实现和谐相处。

 

产能经济: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即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是“空转”。在某种程度上,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衰则城市衰,底特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认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要不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是国外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的有机运转,应导入适合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配套;应通过产业与居住的有机融合来提升城市定位、减少工作出行、解决交通问题;应加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的同步原则持续高效地构建多元化发展体系。诸如位于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的森林城市,旨在打造一座国家产能合作新城,带动中国优势产能集体出海,树立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支点。据悉,截至今年 10 月底,开工短短一年多,已经有 73家中国企业落地森林城市,包括华为、华晟装饰、罗马利奥、中建南方、中建钢构、广东腾越、三义建筑、广东长大等,合同金额共计约21.49亿元人民币。




上一条:上海:统一思想 蹄疾步稳 全面推进装配式 下一条:建筑材料与工艺因素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
绿色建筑系统集成商
技术咨询/深化设计/安装指导/项目施工/全程跟踪
版权所有:广州市美帝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20124号